首页 > 创业周边 > 科普 >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防治技术

   来源:富路都    阅读: 6.9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县发生比较严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害田块损失20%-30%,严重者达70%-80%。2010年我县龙涓、芦田、龙门等中、晚稻区发生较严重,由于农民对水稻普通矮缩病认识不足,不少农民误认是杂种,大多以种子质量问题进行投诉。由于秧苗在受病毒侵染后的潜伏期内,很难看出是否得病,秧田发病又未引起农民重视,错过防治时期,造成病害流行。

1.症状。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叶色浓绿、叶片僵硬短小,在叶片、叶鞘的叶脉间出现黄白色排列成行的断续点。发病较迟的,虽能抽穗,但结实不良,穗短,空秕多,形成包颈或半包颈穗。

2.发病原因。水稻普通矮缩病以黑尾叶蝉为主要传毒媒介。黑尾叶蝉、灰飞虱越冬数量大小、带毒率高低,是第二年病害是否严重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黑尾叶蝉在3~4月羽化后由杂草上迁至早、中稻秧田和本田,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来源。在有病株存在,或黑尾叶单、灰飞虱带毒的情况下,黑尾叶蝉、灰飞虱越多,发病越重。不同的水稻品种的感病情况不同,一般糯稻比粳稻抗病,粳稻又比灿稻抗病;同品种水稻不同生育期中,苗期至分蘖期比较感病,拔节、孕穗后不易感病。

3.防治措施。针对黑尾叶蝉迁飞,防治普矮病主要把带毒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的特点,因此,抓好水稻秧田与本田返青关,治虫防病。

3.1农业防治。结合积肥,冬季或早春和早季水稻收割前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大田发病,及时排水晒田,拔除少数中心病株,灭除稻飞虱、稻叶蝉,适当追施氮肥。

3.2合理作物布局。要成片种植,防止叶蝉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种上传毒。早稻适当早收,避免虫源迁入晚稻。

3.3治虫防病。及时防治在稻田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并要抓住黑尾叶蝉迁飞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的高峰期,把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

3.3.1秧田防治,重点抓好秧田防治和“送嫁药”。一般当早稻秧田每平方米有虫5-10头,中、晚稻秧田有虫10-20头,应及时用药防治;移栽前5天左右应施“送嫁药”,减少虫源传入本田。

3.3.2抓好分蘖期防治是关键。本田从移栽到分蘖盛期,平均每丛有虫2-3头;分蘖末期到孕穗期,平均每丛有虫5头,均应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叶蝉散粉剂或杀虫双水剂或哌虫啶悬浮剂等。

科普
节气
民俗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