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周边 > 科普 > 玉米螟的发生特征和规律?

玉米螟的发生特征和规律?

   来源:富路都    阅读: 2.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玉米螟的发生特征和规律?

玉米蝮在结实容易引发危害。

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为害雄花、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砒等现象。在豆科植物上,常从嫩茎分枝处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口处化蛹。在广东卵期3—4天,幼虫期20—31天,蛹期8—10天。

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玉米螟在结穗时容易发生危害。

玉米螟在结穗时容易发生,那时果实甜又嫩好蛀虫。

玉米螟发生在玉米成穗期,主要危害玉米穗顶端。

玉米螟产卵前交配期比较活跃,正是用灯光诱杀的好时机。

代幼虫仅危害心叶,造成“花叶”,其后在玉米打苞时钻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扬花时部分4~5龄幼虫钻蛀穗柄或雌穗着生节及附近茎秆内蛀食并造成折断。做好心叶末期的防治,对减轻螟虫危害十分重要。2代螟卵和幼虫盛期在抽丝期前后,到4~5龄时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轴及着生节附近茎秆内为害,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和籽粒品质,造成减产减收。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在承德地区玉米螟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的秸秆、根茬、玉米雌穗轴及苍耳等杂草中越冬。来年5月化蛹,5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之后成虫在玉米等寄主植物上产卵为害。一代幼虫6月上旬即开始为害玉米等作物,7月上旬化蛹,之后羽化为成虫;二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为害,8月中旬化蛹;三代幼虫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为害,此代幼虫对玉米茎秆和雌穗的为害最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在被害的秸秆和雌穗轴等处越冬。

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喇叭口期。

科普
节气
民俗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