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周边 > 科普 > 请问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

请问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

   来源:富路都    阅读: 1.8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请问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致病疫霉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块内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出土后死苗;有些病苗形成中心病株,此病株与土中卵孢子萌发侵染形成的病株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使病害进一步扩大,经多次再侵染即可引起全田严重发病。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使之成为来年重要的侵染源。此外,从大棚里番茄或马铃薯晚疫病株上飞散出的孢子囊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侵染源。雨水多、湿度大、雾大露重、昼暖夜凉温差大,最有利于发病和流行。若此条件出现早,可致马铃薯植株早死和绝收。

主要是由于气温下降而造成的。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即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一22C条件下,有利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C,保持1一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饱子,温暖(24一25C,持续5一8小时)有水滴存在,有利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

应该是由于气温骤降造成的。

病菌喜欢日暖夜凉高湿的环境,日温在16~25℃,夜温在10~13℃,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最易发病。如果有5天相对湿度>75%的高温天气出现3次以上,并在该期间最低气温>10℃的日期,就易出现中心病株。土质粘重、密度过大、通透性差、积水田块、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弱时,病害发生重。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由种薯带菌,晚疫病菌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19~22℃条件下,相对湿度95%以上持续8小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一般减产可达30%—50%。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1.选用优良种薯。选用脱毒抗病种薯,播前严格淘汰病薯。2.种薯处理。播种前采用25%甲霜灵锰锌均匀喷洒种薯,晾干后进行播种。3.切断病源。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为防止块茎感染,及时高培土。并用生石灰消毒土穴。4.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

科普
节气
民俗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