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周边 > 科普 > 芦笋叶枯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

芦笋叶枯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源:富路都    阅读: 2.9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芦笋叶枯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

芦笋叶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各种植产区普遍发生,常常导致农户们遭受严重的损失。以下内容为大家总结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

症状:

主要危害下部叶片,病菌从叶尖或叶缘侵入后,形成灰白色不规则形枯斑,扩展后变为灰褐色,病斑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的植株枯死。别于芦笋紫斑病、褐斑病。

病原:

病原为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l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herbarum(.)Rabenh.,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淡褐色至褐色,短小,间或分枝,顶部膨大,具2~3个膨大节,大小(26~59)μm×(4~7)μm;分生孢子淡褐色至榄褐色,椭圆形至长方形,具3~4个横隔,1~3个纵隔或斜隔,似砖隔状,分隔处缢缩,表生小瘤或刺,大小(23~39.6)μm×(12.6~19.8)μm。子囊座近球形,黑色,直径250~450μm;子囊圆筒形,大小(90~160)μm×(24~40)μm;子囊孢子多胞,椭圆形,具纵隔0~7个,横隔3~7个,黄褐色,大小(31~39)μm×(13.5~18)μm。

侵染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上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发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抑制有害微生物,提高抗病力。加强管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雨后及时排水,勿过于荫蔽潮湿。(2)化学防治:结合防治茎枯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病情严重时,可单独喷洒百菌清或甲霜灵锰锌。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科普
节气
民俗
风水